供養者,心存虔敬,以誠意致敬神明,希望獲得護佑,也表達著對神明的感恩之情。佛教的宗旨是慈悲利益眾生,那麼為何要提倡供養呢?供養的功德有哪些?供養佛像又意味著什麼?本文將從佛教視角探討供養之道,介紹供養意思、供養種類和供養的功德,並闡述供養背後的真正意義。

在佛像前拿花禮拜的年輕女孩

了解供養意思,破除對供養的曲解和迷思

供養,通常是指將自己的資源無條件地奉獻給他人或信仰的神佛及其事業,是一種表達慈悲、恭敬與感恩的方式和行為。雖然這種行為存在於許多宗教和文化之中,但是它的意義卻常常被人們忽視或曲解。其實在佛教之中,供養蘊含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。

浴佛節裡持花向佛祖祈禱的小男孩
參加浴佛節的一家人正在佛前獻花

佛教不僅提倡供養,而且非常重視供養,供養的對象更是無有分別。例如,在普賢十大願行之中,第三項便是廣修供養;在六波羅蜜之中,第一項即是布施,布施等同於供養;彌勒菩薩甚至如此說:「所謂佛法者,唯供養法而已。」因為佛法是為利益眾生而設,利益眾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,並且這三種供養法之中還含攝了佛法六度。因此,供養是佛教修行者的重要修持方法。

供養佛陀的食物與佛燈
開心的拿著元寶的老人

供養的意義,並不是因為對方需要這份供養,而是我們要藉助供養的行為,來消除自己的執著和貪心。佛法修行者的最終目的是成佛,佛即是無我、無執、無染,並且無分別地利益眾生。廣修供養既能幫助修行者消除一切自我貪執,又能培養慈悲心、促發菩提心,同時又能廣利眾生,這一切都是在為行者積累覺悟成佛的資糧。

供養的功德有哪些?心無所求的供養功德最勝

雖然供養是一種心靈境界的修持方法,但在因果規律之下,供養者還會獲得諸多的福報與功德。所謂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付出什麼,就會得到什麼。例如,供養財物,可以變得富貴;供養美食,讓子孫都有飯吃;供養鮮花,獲得美貌和智慧;佛前供燈塑佛菩薩金身,幫助我們消災滅難、護佑前途光明等等。因此,供養又成為佛教利益眾生的一種方便之法;對於供養者來說,則是有效的改命之法。

華人家庭三代同堂的家庭照合影。

金菩提宗師講過這樣一則故事:在佛陀時代,有一個信仰婆羅門教的國王,下令不允許任何國民供養佛教人士,違者嚴懲。然而,佛陀為了與這裡的人結緣,便和阿難特意來到這裡托缽化緣。結果,城中的人一見到他們,要嘛關門閉戶、故意躲避,要嘛假裝看不見、聽不見。佛陀和阿難從早上走到下午,真的一碗飯、一滴水都沒有化到。

就在他们即將走到城門,離開這裡時,有一個傭人老奶奶正在外面清理主人吃剩的飯。老奶奶看到佛陀,對佛陀的神采心生嚮往,發自內心想要供養佛陀,可是自己窮得一無所有。老奶奶恭敬合掌,對佛陀說:「偉大的佛,我想做天下最美的美食供養您,可是我一無所有,無法實現這個願望。」

阿難說:「如果妳敢供養,剩飯也是妳的一份心意,佛會看到妳的心。」

於是,老奶奶不好意思地將剩飯倒進他們的缽裡。

老人手裡捧著的米飯正在發光

佛陀看到老奶奶的真心和清淨心,讚歎說:「這位貧女未來會有十五劫的時間,在天上享受最大的快樂,天福享盡後轉生為男,並出家學道,最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。」

一碗剩飯的供養,為何能獲得這樣大的功德呢?金菩提宗師說,首先老奶奶是在抗著國王的命令來供養,面臨著被嚴懲的風險;第二,老奶奶供養佛時,心無所求,只有最純真的善良和恭敬之心,因此使她獲得巨大的福報和功德。

由此可見,供養的功德並不在於供品的貴賤,而是在於供養者的心中是否清淨、真誠,若能以無所求之心而行供養,所獲功德將是無量無邊的。

了解更多:一個貧窮的孩子,竟然獲得兩張去往天堂的門票!

認識供養種類,以真誠恭敬之心施供

佛法是平等法,視一切眾生平平等等,沒有貧富高低的區別,所以無論是向神佛施供,還是向普通眾生施供,都可稱之為「供養」。但是在民間,人們為了表達對上的恭敬,通常稱為「上供下施」,因此,民間所說的供養,通常是指上供神、佛、菩薩,以及修行人或道場等。

蓮花燈前的佛陀塑像。

上供的供養種類十分多樣,最常見的是透過具體的財和物來施供,例如供花、供香、供燈、供水果、供美食、供淨水、供珠寶、供衣服、供臥具等等。此外,還有身供養、口供養、意供養3大類:

● 身供養:例如精進實修,建佛道場,塑佛金身,做利益眾生的事業等。

● 口供養:例如持咒、誦經、供歌聲、讚美的語言等。

● 意供養:例如內心清淨、恭敬、真誠,或做觀想供養,以及觀想佛菩薩形象等。

女人持香虔誠的在唐卡前祭拜。

以上供養種類,選擇哪一種都是很好的,供品並不局限於某種特定的東西,最重要的是在於表達自己的一份真誠、恭敬之心。金菩提宗師說,無論是食物、財物,還是寶物,你認為貴重的或美好的東西都可以作為供品,因為你供的是你最真誠的心意,是你內心恭敬的一種表示。

了解更多:拿什麼供養佛菩薩?

供養佛像是偶像崇拜嗎?佛教信眾為何要供養佛像?

佛像是佛嗎?是,也不是。佛在《金剛經》中說「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」佛教是破相的宗教,為何又鼓勵信眾供養佛像呢?正如佛陀也說「法尚應舍,何況非法?」但佛依然還在教導信眾要皈依、修法,以期獲得覺悟解脫。

在尚未取得成就之前,一切相都是幫助我們取得成就的助緣,修行者需要藉助有形、有相、有為,才能逐漸進入無形、無相、無為的境界,恰如佛所作的比喻:若要渡河,必須得有船;但上了岸,船就要捨掉。

在家中客廳擺放的神龕上,供奉著佛陀塑像。

若在家中供養佛像,每天看到完美而莊嚴的佛像,能時時提醒著自己「我是一個修行人,要注意把握自己的行為、語言、起心動念」;同時也提醒我們要精進實修,例如在佛前禮拜、念佛、持咒、誦經等等;在佛像前修行,彷彿佛正在看著我們、加持我們,心則會更加專注、真誠。對於真正的修行者來說,佛像並不僅僅是一個像,而是在藉助佛像修法,藉助佛像讓自己生起真心、淨信、慈悲,進而與真佛溝通相應。

另外,金菩提宗師還總結了供養佛像所能帶來的一些現實利益,例如:

第一,改善磁場,鎮宅、保平安。

第二,保佑家人出入平安。

第三,減少家庭紛爭,促進家人和睦。

第四,幫助開啟智慧,更好地解決生活中遇到的難題。

第五,供奉者去世之後,能得佛護佑,不下地獄。

金菩提宗師還透露了一個小秘密:凡是佛像,都帶著財,誰家供養佛像,就會把財富帶給誰家。

了解更多:請購金菩提宗師親自開光的佛菩薩像

菩提禪修 | 人力不如佛力,學會藉佛光改命運

開心的人們正在朝著天空張開雙手。

人生中難免會遇到種種煩惱和痛苦,當人力無法解決時,求佛即是最大的捷徑。金菩提宗師說,人力不如佛力,藉佛光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改變命運。菩提禪修是實修實證的法門,亦提倡福慧雙修——既追求心靈的自在解脫,也獲得世間的吉祥福報。供養正是兩者兼得的方便之法。因此,菩提禪修為大眾提供了很多供養佛菩薩,以及向佛菩薩求助的途徑,如佛前供燈塑佛菩薩金身、佩戴吉祥護身的法物求藥師佛靈籤等等,可以有效地幫助我們化解業力,消除災厄,大事化小,小事化無,讓人生變得吉祥順利。

此外,各地菩提禪修中心也為大眾提供各種線下的諮詢服務,如果您正被煩惱所困,精神壓力重重,不知如何是好,歡迎聯繫您所在地的菩提禪修中心。在這裡,不僅可以進行抽籤問事,有專業禪師幫助您解籤,並提供化解方法;可以體驗能量加持,快速補充能量,緩解疲勞和壓力;還可以親自禮佛供佛,求佛菩薩加持指引;更可以學習禪修,從禪中獲得人生智慧,化解諸多煩惱,提升心靈境界。